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以下簡稱俄氣)較早前宣佈,從當地時間7月11日開始對“北溪一號”天然氣管道進行為期10天的年度維護工作;7月18日,俄氣再向三家歐洲主要客戶致函,稱由於“不可抗力”將出現“斷氣”情況。歐洲的天然氣危機愈演愈烈。
是不可抗力還是處心積慮
截至目前,歐盟針對俄羅斯的制裁已經進入第七輪(7月15日)。烏克蘭戰爭令歐洲與俄羅斯陷入了空前對立,但在能源問題上歐洲始終無法完成與俄羅斯的切割;更準確地說,是歐洲想做又做不到,目前俄羅斯在能源問題上佔據絕對的上風。
歐盟在針對俄羅斯的第七輪制裁中加入了黃金(俄羅斯出口數量最多的非能源類大宗商品),卻給了俄羅斯農業糧食領域豁免。大西洋對岸因烏克蘭戰爭“贏麻了”的美國近日也通過其財政部發表聲明,澄清美國沒有對俄羅斯的農產品及化肥實施制裁。
事實上,歐美色厲內荏。現在俄羅斯方面宣佈對北溪一號天然氣管道進行10天的年度維修作業,加之俄氣進一步宣稱遭受“不可抗力”,歐洲已成驚弓之鳥。
當地時間20日,歐盟委員會推出了一項“減少歐洲天然氣需求”的計畫,指導各成員國基於“自願”原則在今年8月1日到明年3月31日間採取措施,至少減少15%的天然氣使用量。與此同時,歐盟正滿世界地尋找俄氣替代。
歐洲方面指責俄方這是故意“找茬”,俄羅斯總統普京則在訪問伊朗期間給予了正面回應,稱歐洲天然氣危機的始作俑者正是歐洲自己。
是不可抗力還是處心積慮?出於國際人道主義角度,相信是不可抗力。
俄氣對歐洲實在是太重要
歐洲之所以能夠佔據世界高端工業產業鏈的一席之地,廉價的俄氣功不可沒。在過去的10多年裏,俄羅斯通過北溪一號,每年向歐洲提供約550億立方米的天然氣,令歐洲人從容地度過一個又一個的寒冬。無論是工業還是生活,俄氣對歐洲實在是太重要了。
當地時間20日,德國天然氣運營商卡德天然氣運輸公司證實,為期10天的北溪一號管道維護工作將於當地時間21日上午6點結束。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方面的數據顯示,恢復通氣後,北溪一號輸氣量大約為該管道滿負荷輸氣能力的30%,低於維修前的40%。
此前,俄羅斯通過白俄羅斯和波蘭向德國年輸送氣量達330億立方米的亞馬爾管道已經關閉,通過烏克蘭年送氣達1000億立方米的輸氣管道也降到了最低點。另外,北溪一號對德國的送氣量已減少60%。
國際能源署(IEA)署長比羅爾敦促歐盟國家立即想辦法降低對天然氣的需求,稱在俄羅斯“斷供”的情況下,即使再努力尋找多元化天然氣來源,也無法滿足歐洲今年過冬的需求。
“即使來自挪威和阿塞拜疆的天然氣達到最大供應量,即使北非的交付量接近去年的水準,即使歐洲境內的天然氣產量繼續保持穩定,即使進口液化天然氣的增幅達到今年上半年類似的創紀錄水準,這個問題依然存在。”比羅爾進一步闡述道。
近期天然氣價格異動,從6月8日最高9.664美元跌至7月5日最低5.325美元,截至目前又反彈至8美元水準。技術面看,天然氣價格頹勢已經扭轉,下周或升至8.8美元附近。
重要聲明:上述內容及觀點由第三方合作平臺智庫提供,僅供參考,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本文出自百利好金業官網(www.plotiobullion.com),轉載請注明。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百利好中文服務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