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三(3月18日)美股盤後,紐約證券交易所宣布,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將暫時關閉交易大廳,下周一(3月23日)開始轉為全電子交易。
媒體了解到,施行關閉的部分原因是紐交所兩名工作人員新冠肺炎監測呈陽性。
這將成為紐交所227年曆史上,首次在關閉交易大廳的情況下維持市場交易。在交易大廳關閉期間,所有IPO或暫停發行,但美股交易正常進行。
月前,紐交所已向券商和交易員發出更新通知,並於3月7日進行一項應急測試計劃,一旦交易大廳被迫關閉,可采取備用電子交易系統。依照計劃,指定做市商將遠程與紐交所系統鏈接完成開盤和收盤拍賣等操作。
紐交所總裁斯泰西·坎寧安在一份聲明中表示:盡管交易大廳關閉,但所有紐約證券交易所市場仍將在正常交易時間內運作。紐交所資深交易員艾倫·瓦爾代茲向媒體表示:“我們已配合進行了測試,即便交易大廳關閉,投資者也不會錯過一單交易。”
新冠疫情在美國愈演愈烈,紐交所也絲毫不敢懈怠。早前紐交所交易大廳已開始對外來訪客采取限制措施,樓內工作人員需分開用餐,減少解除,保持社交距離。每周末對大樓進行深度清潔,據悉,這項清潔計劃每月將花費數十萬美元。然而在疫情擴散下,紐交所終於沒有幸免。
作為全球規模最大、最具流動性的證券交易所,紐約證券交易所成立於1792年,200多年來,它逐漸發展成為全球金融市場的象征。
然而,伴隨電子交易的不斷普及,時至今日,紐交所交易大廳的象征意義早已遠大於其實際意義。據悉,至2015年,紐交所的交易量只占其掛牌上市的企業總交易量的約三成,而其中絕大部分的交易發生在其位於新澤西的多個數據中心。
瓦爾代茲表示:“任何時候你想要找一張美國資本主義的代表性照片,總是會是紐交所的交易大廳。這裏是資本主義的奠基石。即便現在幾乎所有的交易都電子化了,但僅僅是交易大廳關閉的畫面,也將對脆弱的市場心理產生沖擊。”
截至美國東部時間18日7時,全球新冠肺炎確診病例超過20萬例,在新冠疫情和原油價格戰等因素聯合作用下,美國股市遭受巨大考驗。18日周三,標普500指數大跌7%觸發熔斷機制,暫停交易15分鐘。這已是最近10天內美股第4次熔斷。
重要聲明:上述內容及觀點僅供參考,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本文出自百利好金業官網(www.plotiobullion.com),轉載請注明。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百利好智庫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