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6日晚盤實戰建議
經濟學上,本國的貨幣定價主要由本國對外的貿易收益帳、本國利率、GDP增長,貨幣供應量、本國相對通脹率(CPI)、國家管制政策、資本流動、市場預期、外匯儲備等因素計算出來。如果本國國際收支順差,則意味著外匯供給將增加,本國貨幣將升值;若國際收支逆差,則意味著外匯供給將下降,本國貨幣面臨貶值壓力。如果本國加息或加息預期升溫(如現在的歐元),則匯價將上漲,因為利率上升將吸引更多外國投資者。
通脹率(Inflation Rate)是貨幣超發部分與實際需要的貨幣量之比,反映通貨膨脹、貨幣貶值的程度。通貨膨脹水準的上升會引起出口的減少和進口的增加,從而對外匯市場上的供求關係發生影響,導致本國匯率波動。
通脹率上升意味本國貨幣價值的下降,引起本國貨幣的貶值,導致匯價下跌。
從基本面上歐元兌美元簡強勢是跡可尋的,我們來比較一下歐元區會美國的經濟基本面,以分析市場預期歐洲央行勢將跟隨美聯儲加息的理據。
一般來說貨幣的強弱與本國的利率有重大闗系。
歐央及美聯儲指標利率走勢圖
回顧歐美兩地的加息趨勢傾向一致性,自金融海嘯後美國於2007年8月開始進入減息週期,美聯儲指標利率由5.25%下降至2008年12月的0.25%,用了一年多的時間把利率下降5%,可謂大刀寬斧拯救國內經濟。而歐洲方面在美聯儲開展減息週期的1年後,歐央行於2008年10月開始進入減息週期,在8個月內把利率由4.25%下降至1%。以過往歐美央行的利率趨勢圖來看,歐央行的利率變動通常較美聯儲延遲9至12個月,因此市場普遍預期歐央行最快將於本年底前開始加息週期,令歐元的加息憧憬強于美元,歐元兌美元持續走強。
歐元區及美國CPI趨勢圖
此外歐元區的消費者物價指數于近年亦持續貼近美國的水準,現時最新的歐元區CPI年率為1.9%,美國為2.2%,已非常接近央行目標2%,美國已進行3次的加息並有明確的加息路線圖,反觀映歐洲央行操控區內的通脹問題並不如美聯儲般有效,令歐元區通脹失控的機會較美國為高,加大市場對歐央行將來加息的預期。而歐元區內今年的選舉更令歐央行的貨幣政策左右為難,一方面通脹持續上升,甚至比美國為高,另一方面又不想加息令區內經濟增長放緩,影響區內的選情,給脫歐或疑歐後派有機可乘。
事實上,歐元區的經濟基本面亦較美國為好,無論對外貿易帳、GDP增長趨勢。
歐元區及美國經常帳趨勢圖
從兩地的經常帳趨勢圖可見,歐元區的對外貿易一直錄得貿易盈餘,截至17年2月為止,歐元區錄得€379億歐元的貿易盈餘,反觀美國3月的貿易帳錄得1124億美元的赤字,就對外貿易而言,歐元區的勢頭比美國更好,更具備加息的條件。
美國及歐元區GDP趨勢圖
從GDP增長來看歐元區的增長更是比美國更強,美國今年首季的GDP增長年率只有0.7%,遠差於市場預期的1.2%,更差於上季度的2.1%。反觀歐元區的GDP增長持續向好,首季的增長年率高達1.7%,歐元區的經濟機本面比美國還強,甚有加息條件。在歐央行在年內或收緊貨幣政策的預期下,歐元持續走強,而歐元區選舉的不明朗因素已漸消退,亦有利歐元兌美元持續走強。
實盤做單需要的不只是分析,還有倉位控制、止損、進場時機、注意做好風險控制。(重要聲明:上述內容及觀點僅供參考,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更多資訊請關注微信公眾號:百利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