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交易及防詐提示:交易潛在風險,操作必須謹慎。確保交易自主,時刻妥善保管賬號及密碼,杜絕第三方操作。 了解更多

行情資訊

當前位置: 首頁 > 行情資訊 > 主題探討
【焦點列車】剔除無收入群體?LV撕下了誰的遮羞布

【焦點列車】剔除無收入群體?LV撕下了誰的遮羞布

2022-05-24

最近,一張網傳的奢侈品集團路威酩軒(LVMH)大中華高管電話會議要點圖廣為流傳,其中提到:個人年收入低於300萬、家庭年收入低於1000萬,在LVMH的話語體系裏都叫“無收入”客戶。

 

另外,疫情之下,只有超高淨值客戶數量和購買量在提升。因此,未來LVMH打算順應超高淨值人群的偏好,一方面繼續在高端產品線發力,另一方面繼續提價,以便剔除日益減少的無收入客戶群。

 

而關於LV接下來或許會繼續漲價的消息,實實在在地刺激了不少消費者的神經,“無收入群體”被狠狠地摩擦了一把。

 

奢侈品帝國 LVMH 究竟是何方神聖?

 

 

LVMH的「LV」代表的是法國國寶級時尚品牌 Louis Vuitton。

 

1987年,LV第三代傳人卡米耶認為,若只依靠LV一直以來的高端路線將無法觸及到其他受眾,為了解決集團整體的利潤無法突破的問題,他決定與酩悅軒尼詩酒業集團合併,就此成立了LVMH集團。

 

LVMH的經營範圍非常廣泛,主要業務是葡萄酒及烈酒、時裝及皮革製品、香水及化妝品、鐘錶及珠寶和精品零售。

 

權貴、富豪的煩惱:如何體現自己的尊貴?

 

奢侈品向來是身份的象徵。中產階級通過奢侈品裝扮,製造資訊不對稱:向上,攀附權貴,以混入更高階層,如拜金女/名媛;向下,壓制低產階級,如裝“富二代”。而富有的新貴,則需要利用奢侈品去靠近並攀附老貴,以成為其中一員。

 

所以在奢侈品消費中存在一個現象:不買對的,只買貴的。

 

過去10年,國人收入日益提高,奢侈品消費也節節攀升,到2020年已占全球的20%。據說,2025年能成為全球第一。不過隨著時代演進,許多人已不再盲目追求品牌,而是更注重體驗感和品質。

 

非洲的貧民窟紳士——薩普

 

 

在剛果這個極端貧窮的國家,有群人寧願食不果腹,不顧妻兒的死活,也要穿著名牌在大街上炫耀,他們就是被稱為“薩普”的貧民窟紳士,而這也形成了非洲一種異常流行的文化——薩普文化。

 

或許他們是明星、富豪或政要?不,他們只是司機、工人等普通人。或許那他們穿的都是“高仿”?不,全是真正的大牌,即使是襪子這樣的小配件,更別說身上做工精良的西裝了,隨便一件就要5000美元左右。

 

多年來,西方對亞非採用文化侵略政策,其穿搭審美因此也受到剛果人的爭相效仿。對於這些薩普們而言,這些奢侈品衣服雖帶給了他們物質上的匱乏,但卻滿足了他們精神上的需要,這種生活態度甚至受到剛果政府的大加讚賞。

 

 

你的“賺錢”讓你快樂嗎?

 

如果你有一個億存款,你還會繼續工作嗎?“會”,說明你正在做著自己喜歡的事;“不會”,說明你對這份工作早已厭倦。

 

賺錢的快樂,或許我們可以看看馬斯克的經歷。

 

馬斯克靠自己的個人奮鬥成為世界首富,並且把排名第二的貝索斯遠遠地甩在身後。他創辦或投資的公司幾乎都成為世界領先企業,如太空探索、特斯拉汽車、腦機介面公司......

 

他有3點建議值得我們思考:

1、努力做有用的人。不要有零和心態,要將物理學的底層思維,廣泛應用到生活中,努力為社會做出積極的淨貢獻。

2、大量讀書,盡可能地多學習與獲取資訊;多與不同行業的專家、技能人才交流,多嘗試新事物。

3、找到你擅長的事和感興趣的事之間重疊的部分。

 

總而言之,窮人和富人之間最大的差異在於思想,要學會轉換思維,不做金錢的奴隸。

 

進行投資以維護財務自由

 

 

 

如果想致富,必須明白資產和負債的區別,並購買資產,否則會一輩子都在財務泥潭中苦苦掙扎。

 

資產:能把錢放進我口袋裏的東西。

負債:把錢從我口袋裏取走的東西。

 

現實中往往是富人獲得資產,而窮人和中產階級獲得負債,只不過窮人和中產階級常常產生幻覺,以為那些負債就是資產。

 

羅伯特清崎一直在向投資者推薦比特幣、黃金和白銀,他認為加密貨幣最終會流行起來,因為美國是由三個傀儡領導的,而比特幣會跌到1.7萬美元。

 

所以,如果一個人想致富,必須明白資產和負債的區別,然後創造資產,購買資產,持續創造+持續購買資產。

 

 

重要聲明:上述內容及觀點僅供參考,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本文出自百利好金業官網(www.plotiobullion.com),轉載請注明。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百利好中文服務微信公眾號:

百利好微信公眾號

上一篇: 【原油專題】禁運風波還未平 原油上漲怎能停
下一篇: 【天然氣專題】需求持續低迷 氣價走強艱難
相關資訊 返回

每日策略

行業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