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近年末,年底總結不能沒。2018年是天然氣高光的一年,數據顯示2018年世界天然氣消費刷新了紀錄,同比增長4.6%,為2010年以來增速最快的一年,占全球一次能源消費增量的45%。但在2019年,受到全球經濟持續低迷,需求端的不景氣,拖累大部分大宗商品價格。雖然天然氣增速放緩,但相比較而言,仍是最為穩定的一個。
即將過去的2019年,全球天然氣消費繼續保持3%以上的增長,雖低於去年,但依然保持了較高的增長水平。亞洲繼續引領天然氣需求的增長,中國更是其中最具活力的市場;中國受“煤改氣”及“打贏藍天保衛戰”等政策推動,天然氣消費持續快速增長。報告顯示,2018年我國天然氣表觀消費量達到2803億立方米,同比增長17.5%,超越日本,成為世界第一大天然氣進口國,全國天然氣消費規模超過百億立方米的省份增至10個;當前中國天然氣在一次能源消費中的占比約為7.3%,遠低於美國的35%。此外,氣電在中國電力供應結構中占比以及發電用氣量在天然氣總消費占比均顯著低於全球平均水平,在天然氣需求方面,中國還有很大的空間。IEA能源報告預計,在2030年之前,中國的天然氣需求量將一直保持增長趨勢。
2019年12月2日中俄東線天然氣管道正式投產通氣,一年內將引進50億立方米天然氣,以後將逐年增加輸氣量,最終達到380億立方米/年。中俄兩國談判花了20年,直到2014年兩國才簽署了項目合作書,修建又用了5年。中俄兩國元首視頻連線,共同見證中俄東線天然氣管道投產通氣;俄羅斯給這個項目的霸氣冠名:“西伯利亞力量”(Power of Siberia)。從以上幾個細節來看,首次“通氣”對中俄都意義重大:對俄羅斯而言,希望通過該項目拉動資源豐富,帶動氣候惡劣的西伯利亞地區發展,從而穩固其遠東地區。畢竟,遠東在俄羅斯全國面積占比達到41%,人口卻只有5.6%,其安全穩定和發展,也是曆屆俄羅斯政府的重中之重。而對於中國,在2018年中國同時摘下兩個“全球最大”,全球最大的石油進口國、全球最大的天然氣進口國,能源對外依存度逐步升高,拓寬來源、使之多元化,無論從經濟上還是從安全上都是必然之舉。
IEA能源報告認為,盡管在諸多地區天然氣產量在增加,但在新興亞洲經濟體和中國的引領下,天然氣在中期內將繼續保持增長的態勢,而新興經濟體的天然氣改革以及中國政府“煤改氣”及“打贏藍天保衛戰”政策保證了天然氣長期價格的穩定以及可持續發展。展望2020,預計天然氣價格先觸底1.8-2.0的關鍵支撐位後,形成大周期的階段性底部, 看好價格將得到回升,中遠期目標價看至2.5-2.7區間。
重要聲明:上述內容及觀點僅供參考,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本文出自百利好金業官網(www.plotiobullion.com),轉載請注明。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百利好智庫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