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3日(周一),市场消息称,欧佩克+即将放宽减产规模,沙特提议八月将减产规模从970万桶/日下调至770万桶/日。据悉,欧佩克+产油国将在7月15日对此作出最终决定。
7月15日(本周三),欧佩克的主要成员国以及俄罗斯为首的盟友将通过一次网络会议碰头,在这次的会议上,欧佩克+面临着二选一的局面:
一是继续延长970万桶/日的减产规模,持续一个月,并且在8月份的会议中再次讨论之后的行动;二是从8月开始,减产规模缩减200万桶/日至770万桶/日。
有分析指出,此时欧佩克+考虑缩减减产规模似乎是合理的。
一方面,油市最困难的时刻已经过去了,原油需求有所复苏。上周五的IEA月报略微上调全球需求预期。IEA将受疫情影响最严重的二季度全球需求上调150万桶/日。IEA表示,需求回升叠加欧佩克+大力减产,能够帮助消化今年上半年累计的库存。上个月受欧佩克+减产、美国和加拿大减少原油投资和开采等因素影响,原油产量下降到8690万桶/天的近九年新低。
另一方面,由于欧佩克+的大幅减产,原油市场的部分地方已经出现了供不应求的现象。最新消息显示,沙特阿美削减了至少4家亚洲炼油厂8月份的阿拉伯重质和中质原油配额。
此外,沙特还首次以与旗舰产品“阿拉伯轻质原油”大致相同的价格出售其密度最高的“阿拉伯重质原油”原油,这表明中重质含硫原油市场的强劲需求。通常情况下,阿拉伯重质石油较阿拉伯轻质石油的售价每桶折价约2-6美元。
不仅中、重质含硫原油的交易价格高于基准原油,即期交割的原油价格也高于远期合约,这种价格模式被称为现货溢价,这也反映了现货市场供应紧张。因此沙特等产油国完全有理由扩大产出。
不过,沙特等产油国恢复部分产量也有出于自身利益的考量。一些业内人士指出,随着原油价格反弹,欧佩克+必须考虑恢复部分产量,如果继续维持大力度减产,无疑是将市场份额拱手相让,这是种“自杀式”行为。
不过,欧佩克+目前面临的关键问题在于,他们如何在适当增加产量保住市场份额的同时,避免引发增产恐慌,毕竟当前的油市基本面依然很脆弱。
重要声明:上述内容及观点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本文出自百利好金业官网(www.plotiobullion.com),转载请注明。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百利好智库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