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下旬以來,油價一直萎靡不振,最大跌幅超過20%,市場情緒普遍悲觀。多家機構,包括高盛、摩根士丹利和法國興業銀行,紛紛下調了對油價的基本預測。高盛認為,在極端情況下,油價可能跌至40美元/桶以下,其在基準情景中也將2025年12月布倫特原油目標價格下調4美元至62美元/桶,WTI原油下調至58美元/桶。至於2026年,該行預計布倫特平均價格為58美元/桶,WTI 55美元/桶。當前投行的觀點基本一致:原油基本面供大於求拖累了油價,歐佩克+的增產使得油價更加雪上加霜。
歐佩克+持續增產
自今年4月開始,歐佩克+正式進入逐月增產階段。產油國4月按計畫增產13.8萬桶/日,5月起提速,5-7月均增產41.1萬桶/日,8-9月將增產54.8萬桶/日。根據原定計畫,歐佩克+將在2026年9月前完全恢復220萬桶/日的產能,但如果按照當前增產節奏推進,到9月歐佩克+總增產幅度將達到246.7萬桶/日,意味著增產計畫將提前一年完成並超出原定目標。短期內,歐佩克+增產行為預計將加劇原油市場的供給過剩。此外,沙特明確提出,本輪增產旨在奪回市場份額,也就是說,歐佩克+可能暫時忽略油價疲軟的短期波動。
截至8月15日當周,美國國內原油產量增加5.5萬桶/日,達到1338.2萬桶/日,出口量大幅增長79.5萬桶/日,至437.2萬桶/日。EIA預計,今年第三季度美國原油平均產量將達到1339萬桶/日,第四季度進一步升到1350萬桶/日,兩項預測較之前有所上調。目前美國原油的產量和出口量都還在上升,美國和歐佩克+之間就市場份額的競爭可能會加劇,油價將承受競爭的後果。
消費依舊乏力
IEA最新報告指出,由於印度、巴西等國的原油消費需求令人失望,今年全球原油消費量預計僅增長68萬桶/日,創2019年以來的最弱增幅。該機構還預測,到2026年,全球日需求增量也僅為70萬桶,今明兩年需求增速不及2023年的一半,市場基本面嚴重失衡。因為需求走弱,全球原油庫存也在快速上漲,預計明年原油庫存累積速度將達到296萬桶/日,甚至超過2020年疫情期間的平均增幅。
百利好特約研究市場策略師鵬程認為,當前最大的問題是全球經濟增速放緩已經是大概率事件,嚴重影響原油消費。全球正處於債務週期的臨界點,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預計,高收入國家今年主權借款總額將達到創紀錄的17萬億美元。發達經濟體平均債務占GDP比重高達110%,遠高於新興和發展中經濟體的74%,也就意味著原有的債務驅動經濟模式已經難以為繼,經濟增長缺乏足夠的推動力。世界銀行預測,2025年全球增速將放慢至2.3%,創下2008年以來的最慢速度。
技術面上,原油日線連收小陰小陽線,且已跌破長期均線,短期的反彈並不影響下跌趨勢的延續,短線可關注上方64.80美元一線的壓力。
重要聲明:上述內容及觀點由第三方合作平臺智昇提供,僅供參考,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本文出自百利好,轉載請注明。